文|凝妈悟语
四大名著,是孩子文化成长的必修课,小学要读,初中要读,高中还要读。
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就有专门的名著单元,包含了《三国演义》中的《草船借箭》、《水浒传》中的《景阳冈》、《西游记》中的《猴王出世》,《红楼梦》中的《红楼春趣》四篇文章。
初中、高中节选的文章少一些,但中考必考《西游记》、高考必考《红楼梦》,已是多年惯例。
老师、专家总是建议:孩子要读四大名著,一定要读原著。
但现实是,如果让一个对古典语境完全陌生的孩子直接读原著,恐怕就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,读不进去,别说理解,兴趣都能给磨没了。
这可怎么办?激发兴趣是关键。
就像我们小时候,也不是一上来就读原著,而是经历了连环画的启蒙、评书的熏陶、影视的渲染,积累了足够的“前理解”,才满怀渴望地拥抱原著。
现在资源更多了,但是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集中,想让孩子真正对“四大本”感兴趣,还真得动点脑筋。
展开剩余87%我家孩子和西游记的亲近感,是从甲骨文画经典《西游记》开始的。
这本书可太有意思了!
甲骨文,那些古老的文字,居然“活”了过来,变成了萌萌哒的孙悟空、猪八戒! 背景也是用简单的甲骨文线条画的山啊、水啊、洞啊,特别形象,又特别符合孩子的审美——简单、有趣、不费劲。 故事呢,挑的都是精华,串起来就是整个西游,孩子读着一点压力也没有,轻轻松松就把故事脉络理清了。现在这个系列又把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《红楼梦》出齐了,我立马拿给孩子看,让他挑一本最喜欢的读。
他竟然选《红楼梦》!
没别的,就因为——它是粉色的!在一堆书里特别显眼。 孩子的“眼缘”就这么简单纯粹。
读进去之后,带来的惊喜可太多了!
人物关系?一张图搞定,孩子自己就理清了!《红楼梦》人物谱系复杂,成年人都可能望而却步。
“甲骨文画经典”特别懂孩子的难处,贴心提供了一张超清晰的人物关系图!
宁国府、荣国府谁是谁,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他们什么关系,一目了然。
孩子对着这张图,居然自己就开始念叨:“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,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,贾敏是贾政的妹妹...那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表兄妹!贾政是林黛玉的舅舅,贾敏是贾宝玉的姑姑...”
他像发现了新大陆,兴致勃勃地要把这些关系都“装”进脑子里。
有了这张“关系图”打底,再读后面的故事,就感觉特别亲切,谁跟谁说话、为啥这么说话,一下子就能对上号,读得特别带劲。
读着读着,玩起了“甲骨文寻宝”!“甲骨文画经典”附录中的甲骨文角色和背景元素对照表,无意中让孩子找到新读法。
孩子不像平常那样,看完目录,从头到尾开始读起,而是直接翻到后面附录,研究起了对照表。
然后说:妈妈,我们把这些甲骨文都找出来吧。
于是,我们就开启了一场“甲骨文寻宝游戏”。
每翻一页,他的小眼睛比我还快:“找到”草’了!”“这里有个‘云’!”“这都是‘树’”......
每找到一个就像胜利者一样欢呼雀跃。
读完几页还得数数找到了几个,发现有几个漏网之鱼,那必须翻回去重新找,不找全决不罢休!
就这么“玩”着,一本书读了好几遍,那些甲骨文代表什么意思,也记得差不多了。
这通关的成就感,成了他继续读下去的最大动力。
故事挑得精,像看连环画,娃一看就懂!甲骨文画四大名著,不是全文搬过来,而是选取了最精彩、最有代表性的几十个故事,并进行了缩编,配上了用甲骨文演变的“角色”和“场景图”,就像四格漫画一样,特别生动好理解。
每个故事都很简短,相对于长篇大论,更适合孩子阅读理解。
比如《红楼梦》,从120回中选了有经典的34个故事,每个故事之间的衔接很紧凑,形成清晰的脉络,孩子很容易看明白。
第一个故事讲“木石前盟”,是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仙子的故事,为以后林黛玉总是爱哭“还泪”埋下伏笔。
第二个故事就讲了“宝黛初会”,孩子刚了解了“神瑛侍者投胎到贾府,成为贾宝玉,绛珠仙子投胎到林府,成为林黛玉”,就在这里找到了“眼熟”的呼应,理解起来水到渠成。
成语成了“通关密语”,吸引娃主动探究!读完《红楼梦》,又带着这份兴致读其他几本名著。
我们又有了新玩法——成语寻宝,看看耳熟能详的成语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四大名著中有很多成语,像:三顾茅庐、舌战群儒、草船借箭、七步成诗、乐不思蜀等等,目录中就醒目地展示出来,为孩子搭建了很好的兴趣点。
我们说一个成语,让孩子在目录中寻找,找到后就很好奇,激发翻页去看具体故事的渴望。
比如孩子找到“舌战群儒”,就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带着这个疑问去读,了解到是诸葛亮和东吴的谋士们辩论的故事。
只见诸葛亮穿着青色的衣衫,谋士们穿着绛紫色的官服,一对多,势力悬殊,对比鲜明,但胜出的人却是诸葛亮,孩子一下子就知道了诸葛亮多厉害。
这种“由点(成语)及面(故事)”的方式,轻轻松松就把经典情节装进了孩子的小脑袋,为以后理解更深的含义打了底子。
写在最后:
整个阅读体验下来,发现甲骨文画经典,特别适合调动孩子对四大名著的兴趣。
因为甲骨文就像孩子的画一样亲切,故事内容设计紧凑,降低了孩子的认知负荷,孩子阅读很轻松。
如果还在苦恼孩子如何开启四大名著的阅读,可以让孩子从甲骨文画经典系列的四大名著开始读起。
它用独特的“甲骨文美学”和精巧的设计,为经典注入了童趣的灵魂,悄然完成了文化传承的“第一课”。
发布于:山东省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