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中国面临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双重挑战。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,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,焦点在于国家应优先解决哪个问题:“保楼市”还是“保孩子”?
首先,让我们审视令人担忧的人口数据。上半年出生人口仅433万,全年预计不足900万,低于2023年水平,这意味着中国长期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严峻形势。 这并非今年才开始显现的问题,出生人口持续下滑已成趋势。
与此同时,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。9月份,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447元/平方米,环比下跌0.70%,已连续29个月下跌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全国100个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下跌,连续6个月呈现全面下跌态势。长期低迷的楼市不仅影响经济增长,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。
面对这一严峻局面,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。一种观点认为,应优先“保楼市”,认为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,稳定楼市能够提振经济,解决眼前的经济社会问题,之后再着手解决人口问题。
展开剩余69%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应优先“保孩子”,认为人口问题关乎国家长远发展,人口结构失衡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。即使短期内楼市回暖,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年轻一代,未来的购房需求将持续萎缩,楼市也难以长期健康发展。
然而,国家实际上并未放弃任何一方。在“保楼市”方面,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,包括各地陆续放松限购政策,一线城市也开始放松非核心区域的限购;同时,将房贷利率降至3.2%,首套房贷利率从3成降至2成,这些措施显示出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,避免短期内剧烈波动,从而维护经济稳定的决心。
同时,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,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:
第一,遏制投资炒房,稳定市场预期。自2016年起,国家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,多次强调“房住不炒”的理念,2021年调控次数高达650次。此举有效抑制了投机性购房需求,降低了房价,使得一部分年轻人能够承担购房压力,从而促进结婚生育。随着房价的进一步下调,未来将有更多年轻人具备结婚生子的能力,预计出生人口数量将逐步止跌回稳。
第二,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,解决住房难题。为了弥补过去房改中对低收入群体的忽视,近年来各地加快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,计划未来五年建设600万套保障房,平均每年120万套。这将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,释放他们的结婚生育意愿。
第三,简化结婚登记手续,降低结婚门槛。取消结婚登记对户口本的要求,仅需身份证即可办理,有效避免了因家庭阻挠而导致的婚姻登记障碍,预计将促进结婚率的回升,从而提升出生人口数量。
综上所述,国家并非在“保楼市”和“保孩子”之间二选一,而是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。 “保楼市”旨在维护短期经济稳定,“保孩子”则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。这两者并非矛盾,而是相辅相成的。通过稳定经济,改善民生,才能为人口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。
"
发布于:上海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